作為商業(yè)地產市場的二當家,寫字樓和公寓項目也曾風光一時,其具備的雙重投資功能,成為投資客的香餑餑。既可以短線投資增值掙差價,又可以長期持有收房租,在曾經的二三十年里風光無兩,有房不愁租!
所以各種商業(yè)大廈、廣場也成了地方政績和地標性建筑的價值體現(xiàn),建高層,超高層,動不動搞個六七十層的“小”目標。手里有點錢的開發(fā)商開始膨脹,燒包,自以為建個地標性建筑就很了不起,可以夸耀一輩子,沒幾天馬上又被別的建筑超越了,一個城市竟然有無數(shù)個地標性建筑,真不知道哪個是真哪個是假?
接力棒在各個開發(fā)商隊員手里傳來傳去,最后被飽和的市場壓個半死,高聳入云的大廈,冷冷清清的咨詢中心,實體經濟的乏力,電商經濟的崛起,讓居家辦公成為現(xiàn)實,還有多少公司需要擴張去占領幾層寫字樓?不具備旅游城市功能的地區(qū),多少個連鎖酒店在苦苦支撐?
拿我們這個二線城市來說,曾經在市中心繁華路段,租個辦公室一房難求,在看上去高大上的寫字大樓里辦公,簡直是一種身份的象征,有點實力的公司都趨之若鶩,每到上下班點兒,不是堵在電梯就是堵在等電梯的樓道。今天呢,電梯間兒的人馬越來越稀疏,不知不覺中剩老哥一個,好孤獨!
還有某些商業(yè)項目為了能讓資金快速回籠,承諾帶租約銷售,十年內每年給客戶返租紅利8%,老百姓感覺比存銀行合適,紛紛出手拿樓,很快開發(fā)商完成銷售目標。結果購房戶剛收了三、四年紅利,開發(fā)商就遲遲兌現(xiàn)不下去了,戶主們無奈從開發(fā)商手里把房子收回,自行出租,不專業(yè)的租賃手段也導致了大廈聲譽下降,再也回不到曾經的輝煌。
酒店式公寓呢?高物業(yè)和高配套提高了品質,但商業(yè)水、電、暖費用讓居住成本增加,這個業(yè)內號稱過度式居住產品,怕是成不了接盤俠,因為商業(yè)過戶稅費出奇的高,是住宅的幾倍,誰來接手?所以一些樓盤喊出了民水民電的補貼活動,但是效果堪憂,價格空間降不下來,老百姓拿不到徹底的實惠,剛需層面誰來接盤呢?
住宅層面的二手住房在交易市場流通還算順暢,占據(jù)主要份額,而公寓樓市場冷淡,居高不下的交易稅費和商業(yè)性質,像一道攔路虎,阻擋了其流通的腳步。還有一個弊端是不能落戶,再好的位置也沒有學區(qū)房待遇,對于客戶而言買了就等于砸在手里,沒啥意思!
所以,未來的房地產市場,只要經濟在發(fā)展,城市在擴張,住宅樓永遠有需求,因為農村人想要去城里務工、入學或者經商,城里人需要到農村體驗瓦房大院,新鮮空氣和安靜的環(huán)境。
人口的流動性決定著對居住的需求,而這些躥天入地的寫字樓、公寓大廈們,該何去何從呢?
來源:騰訊網
編輯:zg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