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網絡瘋傳“河南省永城市取締當地所有房產中介公司”“以官方中介平臺取代市場中介,并且官方平臺將收取傭金!
“所有中介機構都被扣上了‘黑中介’的帽子,現在永城市已經沒有一家‘合規(guī)的’中介機構了!碑數匾晃粡臉I(yè)11年的資深房產中介人士向《中國新聞周刊》透露,自2018年5月起,永城市政府停止對《房地產經紀機構備案證》的年審,最后一批擁有合規(guī)備案證的中介公司也于2019年8月20日后,因備案過期而成了“黑中介”。
根據永城市政府官網發(fā)布的信息,2019年8月,永城市開展整頓房地產中介機構專項行動以來,先后整改“黑中介門店93處,受理涉及中介的投訴11起,其中移交公安機關2起。
由永城市房管局于2019年5月組建的永城市商品房網簽中心,是永城市目前唯一正規(guī)的房產交易平臺。
多位受訪者向《中國新聞周刊》透露,自2019年8月以后,永城市內所有中介機構門店被迫關閉,許多從業(yè)者只能私下通過自建網站、朋友圈、抖音、微博等方式發(fā)布房源信息。私下從業(yè)的房產中介機構和人員中,一旦被查,就需要繳納罰款。
對此,《中國新聞周刊》向永城市住房保障局副局長蔡亞飛問及目前永城市是否存在合規(guī)運營的中介機構,蔡亞飛未予正面回復。他說,“我們是打擊和取締中介的違法亂象,市場上的中介機構基本上都存在這種現象,打擊取締的是違法經營的黑中介!
多位永城當地大型房屋中介機構負責人向《中國新聞周刊》透露,2020年4月9日,永城市房管局工作人員給市內房產中介機構逐一打電話,通知必須撤掉中介機構在安居客、58同城、趕集網等平臺上發(fā)布的所有房源信息。目前,在上述平臺已無法搜索到永城市的任何中介機構發(fā)布的房源信息。
取消中介年審
據永城廣電漢興網報道,永城自2018年開展的整治房地產“黑中介”違法違規(guī)行為的行動,主要依據《河南省打擊侵害群眾利益違法違規(guī)行為治理房地產市場亂象專項行動實施方案》和《住房租賃中介機構亂象專項整治工作方案》兩份文件,并詳細列舉了重點整治的房地產“黑中介”違法違規(guī)行為,其中第一條包括“沒有取得營業(yè)執(zhí)照、備案證明、游離在監(jiān)管之外”。
多位受訪者告訴《中國新聞周刊》,自2018年5月起,永城房管部門不再進行《房地產經紀機構備案證》年審,備案證如果超期房產中介自然就成了“黑中介”,也就成了房地產管理單位打擊或取締的對象。
永城市住房保障局副局長蔡亞飛向《中國新聞周刊》表示,根據住建部及河南省住建廳聯合四部門關于《打擊中介違法違規(guī)經營行為》的文件,住房保障局牽頭公安局、發(fā)改委、市場監(jiān)督局、網信辦等單位對市場中介違法違規(guī)行為進行打擊清理。
據當地房產中介從業(yè)人士透露,2018年取締了60余家房屋中介機構,2019年8月僅存的10余家備案證到期后,也被永城房管部門執(zhí)法大隊拆除招牌責令停業(yè)。
停止備案證審批期間,永城市多家房產中介機構曾嘗試與政府溝通。
“我們是已取得了國家注冊《房地產經紀專業(yè)人員職業(yè)資格證》的房產經紀人,到永城房管部門要求審驗備案證書,予以復業(yè),但被告知市里不讓對備案證進行審驗,按要求房產中介行業(yè)在永城一律予以取締,永城轄區(qū)以后不再存在這個行業(yè),我們的資格證就沒用了。”一位永城當地知名房產中介機構負責人告訴《中國新聞周刊》,“但沒有給我們任何文件、法律法規(guī)說明停止審批和取締行業(yè)的理由,只說有會議紀要,口頭通知之后就責令停業(yè)了”。
據當地媒體報道,永城市住房保障局副局長蔡亞飛曾對社會關注的中介人員后續(xù)從業(yè)問題進行了回應:“對持有《房地產經紀專業(yè)人員職業(yè)資格證》的那些人,永城以前三城創(chuàng)建時,取締那些三輪拉客的、賣煎餅果子的和擺地攤的行業(yè)人員又咋適應的呢?不仍舊在生活著嗎!具體哪些才是黑中介?都在這市場內,沒法甄別,我認為所有的中介都是非法經營、都應該取締!
“政府應當明確打擊黑中介的標準,并公布合規(guī)經營的機構白名單和違規(guī)經營的機構黑名單。”北京住宅房地產業(yè)商會會長黎乃超在接受《中國新聞周刊》采訪時表示,“房管部門若確實停止了《房地產經紀機構備案證》審批,也需要有相應的說明和解釋”。
房管局充當房產中介
“永城房產信息中心是為廣大市民搭建的一個買房、賣房、房屋租賃信息發(fā)布的免費平臺,完全免費,不收取任何服務費和傭金。”永城市委宣傳部一位工作人員向《中國新聞周刊》回復稱。
據永城市委機關報《今日永城》的官方微博賬號“今日永城傳媒”稱,為規(guī)范永城市二手房交易市場和房屋租賃的問題,市住房保障部門建立了“永城房產信息中心”,目前已經運行。并稱,“永城房產信息中心”以方便群眾為目的,為廣大市民搭建一個買房、賣房、房屋租賃信息發(fā)布的免費平臺,為買賣雙方提供面對面洽談的場所,提供免費房源信息核查、免費交易資金監(jiān)管,維護買賣雙方的合法權益。
但多位受訪者向《中國新聞周刊》提供了一張“永城房產信息中心收費標準”的公告牌照片。公告牌上列舉了買賣傭金、租賃傭金、貸款服務費、權證代辦服務費、評估費等多項費用的計費基數、收費標準、服務內容。
一位受訪者稱,這張照片拍攝于今年5月11日,該公告牌原本擺放在永城房產信息中心大廳內,如今該公告牌已不知去向。
據公告牌上的信息顯示,在永城房產信息中心的房屋買賣傭金以房屋成交價為計費基數,收費標準為買賣雙方0.3%。
“房屋買賣傭金的市場收費標準一般為1%,信息中心的標準遠遠低于市場價。”永城市一位資深房屋中介人士告訴《中國新聞周刊》,永城房產信息中心并不是永城市房管局第一次做房屋交易,此前已有兩次成規(guī)模的嘗試,均在市場化競爭中失敗。
2015年末,永城市房管局成立了一個“永城房產超市”,稱是永城最權威高效的房產交易平臺,政府免費提供交易資金安全監(jiān)管。《中國新聞周刊》查詢發(fā)現,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中公布的聯系電話號碼,與永城市住房城鄉(xiāng)規(guī)劃建設局官網公布的咨詢電話完全一致。
2017年下半年,一個名為“永房寶”的微信小程序上線,發(fā)布房源均為永城市房源,稱是“便民的一站式購房置業(yè)服務平臺”!吨袊侣勚芸凡樵儼l(fā)現,其小程序和官方微信公眾號中公布的咨詢熱線號碼,與永城市房管局于2017年10月開通的便民服務熱線號碼完全一致。
今年5月,永城房產信息中心投入運行!吨袊侣勚芸凡樵儼l(fā)現,該中心的官方微信公眾號“永城房產信息中心”的賬號資料顯示,賬號主體為一家名為“永城市房地產交易中心”的認證企業(yè)。天眼查顯示,該企業(yè)的疑似實際控制人為永城市房地產管理局。
“永城房產超市、永房寶、永城房產信息中心相當于市房管部門嘗試房屋交易的1.0版本、2.0版本、3.0版本。”前述永城市資深房屋中介人士認為,“政府現在全面取締房產中介,就是為了排除市場競爭的干擾,自己搞壟斷!
“政府可以作為經營主體參與房產交易市場,但市場也需要其他合規(guī)經營的中介機構共同發(fā)展!北本┳≌康禺a業(yè)商會會長黎乃超在接受《中國新聞周刊》采訪時認為,從行業(yè)組織的角度看,政府進入房屋交易市場是有好處的,一是有平抑價格、穩(wěn)定市場的作用;二是有助于解決房源全部被中介把持的問題。“政府可以和市場的中介機構一起做,但不應全面取消或取締房產中介行業(yè),否則可能會違背市場公平競爭的原則!
曾任鏈家研究院院長、現任貝殼研究院名譽顧問楊現領在接受《中國新聞周刊》采訪時表示:“政府自己做交易參與市場,本身沒什么問題,但不應該取締市場。政府做,應該也允許市場做!
能否平抑房價?
永城市官方聲稱,平抑房價、穩(wěn)定市場、打擊“黑中介”的違規(guī)行為,是此番整治行動的初衷和目標。而在房價飛漲的問題上,政府和房產中介行業(yè)卻各執(zhí)一詞。
“市場上的中介機構炒房行為非常明顯,嚴重擾亂房地產市場,抬高房價,造成市場恐慌,購房群眾深惡痛絕,廣大群眾呼吁打擊中介!”蔡亞飛向《中國新聞周刊》表示。
此前,蔡亞飛公開表示:“永城房價太高,就是這些中介囤房子、虛抬價格所致,房價被抬的虛高使群眾沒有了購買欲。房子是用來住的,不是用來炒的,疫情期間網絡上永城房價居然比商丘還要高出一千多元,這是危害社會穩(wěn)定大局的一種很大隱患,對永城的社會發(fā)展是一種擾亂!
而另一方面,永城市的房屋中介紛紛“叫屈”。“房價問題由多種原因導致,不能憑臆斷就扣在中介頭上!庇莱鞘幸晃毁Y深房屋中介人士向《中國新聞周刊》表示,“房產中介賣的都是存量房,根本影響不了房產市場的房價,而且疫情期間所有房產中介都沒開門,其間房價升降與房產中介顯然沒有關系!
據上述人士分析,一方面,近年來永城市經濟發(fā)展迅猛,農村大量人口涌進城區(qū),駐永城的永煤、神火兩大集團有關連的外來就業(yè)、生活群體龐大,拉大了對房產的需求。另一方面,永城市在撤縣建市后,大量集體土地和劃撥用地的單位和個人自建房,雖然持有房產證但不能在房產市場內交易,同時可供房地產開發(fā)的建設用地供應不足,部分爛尾樓盤也得不到有效的處理、利用。加上土地出讓金上漲、樓盤容積率低等原因,導致市場上的流通房源少,拔高了房價。
“綜合原因造成了永城市住房市場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(tài)!鄙鲜鋈耸糠Q,有實力大量囤積一手房源的中介是極個別的,大多數中介沒有這樣的資金規(guī)模。此外,變相抬高房價的還有一些采取捆綁、私下加價銷售手段的開發(fā)商,“此前某單位開發(fā)的檀宮小區(qū),僅一個車位就掛出了33.8萬元天價!
來源:中國新聞周刊
編輯:wangdc